-- 新聞:0793-8224621 --
走進信州區朝陽鎮溪邊村,映入記者眼簾的是一幅生態宜居和美鄉村的生動畫面:干凈整潔的柏油路、綠樹縈繞的農家庭院、溫馨的“兒童之家”、路上巡邏的義警…… “自從我村開展了義警巡邏、物業化試點等工作,村民的主人翁意識更強了,環境更美了,我們大家的生活越來越幸福舒心。”談及村里的喜人變化,村民鄢澤利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。 溪邊村的美麗蛻變正是朝陽鎮創新思路,深入實施“大抓基層年”工作部署,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。 上饒市平安義警協會秘書長、朝陽派出所所長邱劍俠告訴記者,為深入貫徹實施江西省公安廳三大專項行動,做好派出所主防,上饒市公安局信州分局朝陽派出所與朝陽鎮創新工作方法,共同探索基層治理模式,聯合開展“1231”基層治理新工作法。派出所在黨委政府支持下,率先打造“平安義警五級架構”,實現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,營造了平安建設人人參與、平安成果人人享有的生動局面,極大提高了廣大群眾的安全感、幸福感、獲得感、自豪感,朝陽鎮王村村入選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。其經驗做法得到省公安廳主要領導和市委領導的肯定。 記者 張明金 打造“平安義警五級架構” 在朝陽鎮各個村莊,無論白天黑夜,總能遇到一群身穿制服、肩戴袖章的“平安義警”們。他們不論男女,不分老少,在黑夜中列隊前行,在風雨中默默守候,在志愿服務中挺身而出;他們見事幫事,積極協調鄰里關系,調解矛盾糾紛,維護村居平安和諧,開展“護苗行動”……哪里有需要,哪里有義警。他們為朝陽鎮的平安建設無私地奉獻自己的力量。 平安義警都是來自各地各行各業的志愿者。朝陽鎮有2350名義警,上饒市公安局信州分局指導信州區平安義警協會在朝陽鎮搭建“平安義警五級架構”,其主要做法是對照市、縣、鄉、村、小組五個層級,對應成立市協會、縣(市、區)協會、鄉鎮(街道)大隊、社區(村居)中隊、小組(小區)分隊。按照屬地分流的原則,2350名義警已全部劃入全鎮14個義警中隊85個義警分隊,覆蓋到了每一個自然村、每一個微網格,將平安建設的觸角延伸到千家萬戶。 各中隊的指導員由各村支部書記擔任,以充分發揮他們熟悉情況的優勢,充分發揮平安義警的職能作用,全面拓展平安義警的“打、防、管、控”職能。朝陽派出所社區民警定期對本轄區的義警隊員開展業務培訓,使轄區內義警隊員工作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。 “五級架構”的推廣,使義警隊伍形成了集群效應,各村義警隊伍實現主動常態化夜巡、常態化護校、常態化防溺水,今年以來,朝陽鎮侵財類案件大幅下降,其下降率位居信州區第一。 開展“1231”基層治理工作法 該鎮開展“1231”基層治理工作法探索模式。“1”即“黨格+警格+網格+群格”黨建引領,四格融合。“2”即“兩不出,兩不發生”。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鎮,不發生民轉刑案件,不發生侵財類案件。“3”即三級多元矛調機制。依托鄉鎮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牽頭一級,鄉鎮政法委員、包村干部牽頭一級,鎮村包組干部牽頭一級,形成黨委領導、政府主導、警法聯動,志愿服務參與的三級多元矛調機制。“1”即由鎮平安辦牽頭,建立矛盾糾紛調解回訪機制,在哪一級調解就在哪一級形成閉環。 邱劍俠說,派出所聯合黨委政府創新開展“1231”基層治理工作法探索模式以來,在派出所主“防”上取得明顯成效,網格織得更加緊密,隱患查得更加細致,防線筑得更加牢固,矛盾化解率明顯提高,群眾安全感明顯提升,社會風氣明顯好轉。今年5月份開展的“戶防+戶訪”活動中,朝陽鎮新增反詐騙APP下載量全區第一,發案率下降67%,安全的防線織得更牢。 |
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